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魏国强调研常州工会工作

2018/8/10 9:31:26      点击:
2018年8月8日下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魏国强一行冒着酷暑,考察调研常州工会工作,先后参观考察重建的江苏省工人常州疗养院(常州市康复医院)、常州(劳模)职工创新实用技术转化平台、武进职工创新创业基地和中车戚墅堰所“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慰问中车戚墅堰公司困难职工家庭,并一路听取常州市总工会工作汇报,充分肯定常州市总工会各项工作,高度赞赏常州工会创新创业、普惠服务和困难帮扶等工作。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徐伟南;省总工会秘书长闵坤斌等领导参加活动或陪同调研。 

魏国强一行首先来到江苏省工人常州疗养院(常州市康复医院)考察,边走边看,边倾听边提问。江苏省工人常州疗养院(常州市康复医院)迁建工程位于武进区西太湖生态休闲区,批复总投资6.64亿,总用地面积122亩,总建筑面积82924.36㎡,主要功能为医疗康复中心、体检中心、疗养中心,设计总床位513张,其中疗养中心床位142张。目前工程已基本竣工,正在组织专业验收和综合验收。目标定位是建成全国一流的医疗康复、职工疗养基地。 

魏国强对常州工会在西太湖边建成现代化的工人疗养院表示肯定,要求市总工会加强运营管理,配好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优良服务,让劳模先进能暂时放下繁重的工作,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劳模先进疗休养,向社会传递尊重劳动、尊重劳模、尊重创新创造的理念和情怀。 


随后,魏国强一行来到位于常州科教城的常州(劳模)职工创新实用技术转化平台调研。2年前,常州市总工会与江苏大学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工会促进职工创新创业实用技术转化平台。重点为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享技术资源,帮助创业职工解决在初创时期高薪聘不起、低薪招不到技术人才的难题;同时,为全市劳模先进和广大一线职工的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搭建便捷通道。该平台在汇聚劳模和一线职工创新技术成果资源的基础上,聚合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科研机构专家和各领域技术人才,利用互联网众包新模式,为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省时、省力、省钱的解决方案。平台上线至今,已集聚各类专家36700多名(其中,常州劳模先进225名),共收到3365家企业提交的技术需求16520项,已完成技术成果转化1421项。该实用技术转化平台为创业企业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推动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场查看平台运行、听取工作汇报后,魏国强说,工会组织不能局限于内循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工会组织改革发展、履行职能要与职工群众创新实践对接起来,通过技术共享让劳模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常州搭建技术转化平台,破除了成果转让瓶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劳模的职务发明、岗位创造使用主体在企业内部,如何实现社会共享,利益分成怎么算?知识产权如何保护?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好。常州试点开展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魏国强指出,常州制造业比较发达,劳模技术创新成果也比较丰富,开拓客户很重要;平台建设要像淘宝、京东一样方便快捷,就必须进行分类,提升服务效能;除了搞好线上发布、成果展示,还要开展好线下活动,让劳模技术服务更加接地气。高校教师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的创新创造有用武之地。 


离开常州科教城,魏国强一行不知疲倦地驱车赶到常州市职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武进职工创新创业基地及博图自动化、荣易升智能设备等基地孵化企业调研。武进职工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4月建成,坐落在湖塘科技产业园B2座,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该双创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众创,众筹,众他,众扶”服务,共设职工服务站、劳模指导站、省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职工休闲服务区五大功能板块。已先后吸引68个创业团队成功入驻,带动1000多人实现创业就业。在孵企业已取得发明专利18项。湖塘科技产业园共有发明专利150多项。武进区总工会专门成立1000万元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服务双创企业。截至目前,区总工会向基地16家企业发放开业补贴、创业孵化补贴共计8.6万元,为50位创业者办理工会创业保险贷款共计720万元。常州全市已初步建成21个职工创新创业基地,其中10个被授予“常州市职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入住企业1991家,工会派驻专、兼职工作人员228人,带动职工就业3万人,并以双创基地为单位建立工会联合会,对入住企业实现全覆盖。地方党委政府更是将职工创新创业基地作为招商引资的品牌和亮点之一进行推介。 

听取市、区总工会现场介绍、观看专题片、走访基地企业后,魏国强指出,工会重心前移,服务到一线,贴近企业和职工需求,直接与企业对接、沟通,为企业提供服务,值得推广。同时,工会要加强源头帮扶,等这些企业发展壮大了,他们会饮水思源,更好地支持工会工作。工会不能包打天下,政府建好产业园区,工会设立双创基地,提供创业扶持,要坚持融合发展、资源整合、功能配套、服务到位。哪里有工人,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基地建工会服务中心(站),增加编制不容易,可以采取工会主席兼职、设专职副主席,工会购买服务,社会化用工要精准到位。  

结束对武进职工创新创业基地的调研,魏国强一行不顾舟车劳顿,马不停蹄赶到中车戚墅堰所,考察调研“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质量工匠、省劳动模范、首届“龙城工匠”刘云清领衔。2018年6月,刘云清劳模工作室党支部正式成立。刘云清劳模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35项、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自主研发设备200余套,设计建造机器人自动化产线7条,共节约设备采购费用4200余万元,创造产值1.5亿元。工作室部分创新成果已成功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化。由刘云清主持研制的高速浮动式HM系列数控珩磨机项目2016年获评“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017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16年,该工作室获评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常州已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100家。创成示范性劳模工作室17家,其中全国级2家,省级5家,市级10家。 

现场听取戚墅堰所工作汇报和工作室情况介绍后,魏国强说,培育劳模先进,选树好产业工人带头人,可以教育引导一大片。培育一个劳模不容易,先进典型也要不断激励、增加动力。要弘扬劳模精神,提升劳模境界,劳模创新成果要通过适当途径转化,努力实现社会共享,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劳模成果转化适当奖励,承认和体现其劳动价值,但也未必要用提供股权的方式,关键是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创新创造。工作室成立党支部值得提倡,可以让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劳模无私奉献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凝聚力、原动力、创新力。 

最后,魏国强等一行赶到戚墅堰站北新村,亲切慰问中车戚墅堰公司困难职工李健。李健今年39周岁,中共党员,中车戚墅堰公司机电装备事业部制齿工。2011年2月,妻子因子宫癌去世,李健独自抚养一对双胞胎女儿,两个女儿都在戚墅堰实验初中读书,家庭月人均收入1130元,经济负担重,生活比较拮据。看着贴满一墙的奖状,魏国强说,孩子是希望之星。希望李健坚定信心,把孩子培养好。听说李健恪尽职守、勤奋工作,魏国强十分赞许,希望公司领导进一步关心李健等困难职工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